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叶檀

  • 固定链接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提交: 2013-09-02, 22:27:00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

     

    有关方面表示震惊,笔者对有关方面的震惊表示震惊。每个城市至少有一个新区,各级新区层层上报,多少年形成的惯例,有关方面居然重新调查引发全社会的热议,实在有装腔之嫌。各新区、开发区,绕不开发改委的审批之手,经过大力压缩2006年公告的国家与省级开发区加总还有1500个左右,现在省级、市级、县级的新区、开发区更是是如牛毛。

     

    政府不笨,设立如此多的新区,虽然遭受土地城镇化人口没有城镇化的指责,但好处更多。

     

    设立新区大多在城郊,可以扩张城市范围,更妙的是拆迁成本较低。省会城市老市区拆迁成本有可能每平方米上万,在一线城市最高已经达到4万以上,而在城郊结合部征收农民土地按照青苗钱征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城郊结合部成本上升,是近几年拆迁安置办法改变之后的事。以2009年公布的岳阳市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办法,采用货币安置的,由征地单位按合法的房屋占地面积650元/平方米的标准支付宅基地补偿和“三通一平”工程补偿费(其中云溪区、君山区及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内按230元/平方米补偿,其他地域按120元/平方米补偿);按合法的房屋建筑面积250元/平方米的标准支付超深基础补偿费(其中云溪区、君山区及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内按90元/平方米补偿,其他地域按50元/平方米补偿)。并另行支付办理规划、国土资源、房产部门有关批准(权证)手续费用6000―8000元,最高每平方米不过1000多元,划算得很。

     

    土地城镇化也好,设立新区也好,无非是让城镇化成本降到最低。设想一下,如果城镇化的过程中把常住人口纳入当地公共福利范围,得增加多少成本;如果以改造城市旧区为主设立新区为辅,又得增加多少成本。不仅如此,新区高楼林立才有政绩感与成就感,人口城镇化吃力不讨好,不到万不得已,地方政府才不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

     

    设立新区还有一个好处,在一张白纸上容易画出好画,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与浦东新区的建设之成功,现在郑东新区的火爆,烙印在官员心目中挥之不去的美梦,他们把本地的新区与上海、深圳看齐。

     

    不可否认,有的新区具有可行性。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外贸与物流的集散地痛感到当初开发区规模太小,几十家企业入驻之后无处可去,想扩展规模,开发区边上已经建起配套设施,想拆也拆不动。2003年开始经过整顿,2006年开发区减少了七成。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比开发区规模更大、野心更大的新区随之诞生,一些城市的新区与老城区面积相等,这下,总不怕新区面积不够大了吧。

     

    具体来说,以浙江金华的金义都市开发区为例,目的是接通金华与义乌的瓶颈,将两市经济融为一体,从小商品、物流到高端服务,结合在一起,为浙江中部的小商品之都增加新的发展引擎,让小商品走出传统低端制造、价格竞争、缺乏技术含量的泥潭。

    构想很好,关键是市场是不是认帐。金义新区规划完成,大笔资金、大量造城的房地产商源源不断进入该地,说明提到了市场活跃资金的认可,而削山而成的另一个中部小城市,十年之后门庭冷落,外地流入人口为零,地价至今未涨,债务倒是不胜负荷。最悲催的当然是当然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一座华丽的破产空城孤零零矗立在沙漠边缘。

     

    同样是新区,有成功,有不成功,有半途被债务压垮,有熬过培育期最终见到光明的。

     

    地方政府以新区造成,以房地产为资金抓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致命弊端,那就是风险不可逆。市场化造城之地,商人看到有利可图资金就会进入,无利可图或者亏损资金就迅速撤出,即使造城失败,也只是某些企业的失败,而不是某个城市的失败。而地方政府在巨债下的造成运动一旦失败,会成为该地几十年挥之不去的噩梦,资金链彻底崩盘,全体纳税人都得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像国企有成功的,但大型扼住经济命脉的央企一旦失败,结果就是不可逆的,风险是不可挽回的。这就是市场化的精髓所在,提高效率,分散风险。

     

    新区也是审美的噩梦,笔者所到之地,只要城市中心有条江,地方政府大多会半强迫、半诱惑地让金融机构迁到江边的高楼里,目标是打造本地的金融中心,与黄浦江两岸的外滩与陆家嘴看齐。这些城市建筑与发展模式之缺乏想象力,简直令人发指。城市新区乏味到这种地步,说明已经到了发展的极限。

     

    新区是城镇化的缩影,政府主导,债务与土地互相依存,房地产开发商成为急先锋。改变新区城镇化模式,就得改变体制,首先得改变户籍制度,让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否则,喊什么市场化口号都是白搭。

     

    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尽快以人为本,地为人服务,人的发展、人的尊严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