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李彬

  • 固定链接 '美文转载'

    美文转载

    提交: 2011-12-13, 18:34:00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股神善利各方而不争
     作者:刘建位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短期内,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交易双方一方赚另一方就亏,因此短线博弈绝对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巴菲特,人称股神,却并不参与短线之争,他从来没有打算通过短线买卖股票赚钱,他做的是长期投资,有利于公司、股市、国家相关各方,自己最终也能获得大利。

      一、巴菲特小故事

      巴菲特1983在纪念格雷厄姆的名著《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纪念活动上演讲时说:“来自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投资者所具备的共同智力架构是:他们探索企业的价值与该企业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们利用二者之间的差异……尽管他们的投资风格虽然有很大不同,但其投资态度却完全相同:购买的是企业,而非仅仅是企业的股票。”

      巴菲特买入股票的目的并不是从股票市场上赚钱:“我从不试图在股票市场上频繁买进卖出赚钱。我买入股票的前提是假设第二日股市就会关闭而且此后5年之内股市都不会重新开始交易。”

      巴菲特做的长期投资,他只想从公司那里赚到做为长期股东应得的钱:“当我们投资于股票时,我们就是在投资于企业。”

      二、道德经大智慧

      道德经第八章说:“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理解其大意是:最好的品质就像水那样。水的好品质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争高下不争得失。水总是主动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下之处。所以水的品质接近于道。居住以在地面为善,不与亭台楼阁争高低。心以安于低下为善,不与人争强好胜。与人交往以采取仁的态度为善,仁就是爱人,而不是总想着争权夺利,占人的便宜,得人的好处。言谈以守信为善,不因为只有利于自己而失信于人。为政以天下大治太平安定为善,不是与民相争与民争利。做事以量力而行为善,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强求把事办成。行动以合乎时宜为善,不要不管时间不管场合强硬行事。正是因为不争,所以也就不会有大的过错。

      三、刘建位“胡说巴道”

      巴菲特总是主动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交易位置。巴菲特总结自己一生的投资原则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大部分人喜欢追随市场,顺势而为。而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最像水,总是逆势而为,主动站在多数人不愿处于的对立面,最近于真正的投资大道。

      巴菲特是长期投资者,他投资的其实不是股票,而是企业。因此不与其他短期股票交易者争小利,而是他们由于恐慌低价抛售优秀公司的股票时,积极买入,长期持有。长期投资更能支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公司长期发展良好,盈利不断增加,股价不断上涨。短期交易者短线交易经常能够获得小利,巴菲特本人也由于长期持有而得到最高的大利。

      巴菲特投资时不争高科技却偏爱低科技:“研究我们过去对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那些环境迅速转变的产业,尽管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它排除了我们寻找的确定性。”

      巴菲特不争抢热门股而偏爱被市场抛弃的过于低估的冷门股:“大部分人都是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股票有兴趣。无人对股票感兴趣之日,正是你应对股票感兴趣之时。热门股票很难赚到钱。”

      巴菲特不与下属公司管理层争权而是完全放权:“我们的主要贡献就是不去妨碍我们的超级明星经理人。我们这种管理方法看起来简直太简单太容易了:如果我的工作是管理一支高尔夫球队――而且杰克・尼克劳斯或者阿诺德・帕尔玛愿意为我打球――那么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从我这里得到关于如何挥杆的指导。”

      巴菲特不会为争利而失信于人:“我们将会完全按照我们所承诺的那样去做,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做了这样的承诺,还是因为我们要取得最好的经营业绩就必须信守承诺。”

     

    2

    未来投资的方向

    作者  邹毅

     未来市场的方向,是受社会发展动力推动的产业及个股,才真正具备投资价值。
     
    必须承认,整个创业板里面,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并不多,但也不代表没有。
    我们在讨论成长股时,已经将选择的范围缩小到秀有限的范围,并用近于苛刻的条件去限定它,以求过滤到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为什么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成长股也说得很清楚,选择它们的原因就是它们才能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而相对于社会发展方向,指数的波动仅仅是小趋势,社会发展趋势才是大趋势。如果一个人始终只会看到事件不利的一面,就不可能看到未来好的一面。我们更提倡普通大众,能以平常心进行投资。如果你不能把握大势,就让高成长股的成长性平滑股指的波动,无论市场的指数怎么调整,只要你持有这样的股,即使完全不因股指波动进出,只是傻持,未来都有可能获得大利。

    但有些朋友说,这样的股上哪找啊,中国证券市场真有这样的股吗?曾经的证券市场历史,告诉我们是有这样的股,在上一个十年走牛几十倍的股。而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看过去,而是下一个十年会是哪类股能有走牛的潜力。即使它牛不了十年,只牛五年行不?你以价值投资的眼光去发现这样的股,而以波段的眼光寻找切入点,我感觉一定是可行的。但是,核心问题是,如何走出这样未来最有潜力的股。

    我考虑了一下,大约可以用几个标准来衡量:
    1、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是做事业的人,他们在行业中应该具备领先地位或者拥有较为超前的意识。上市以来公司高管不是减持股票跑人的,如果是高位减持为了避税,就看他低位是不是有回补动作。如果一家公司的高管都不是想做事业的人,这样的公司就是垃圾;
    2、公司处所行业必须是国家政策所扶持、代表未来新兴战略行业的细分行业龙头;
    3、公司股票目前的定位不高,或者已经经历了一轮大跌,市盈率不是考量的主要指标,但超募现金充足,而且是完全投向主业。那些一上市就买房产、买车、或者委托理财的一概不予考虑;
    4、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或者在行业中拥有独立的技术垄断产品,细分行业中处龙头地位且行业中鲜有竞争者可以与之匹敌;
    5、公司的经营模式创新是从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角度入手,这样的企业即使目前看不到利润,只要它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基数,未来有能力创生出海量用户需求的。

    有上述一些条件作严格的限制,相信在市场中能找出来的品种就已经很少了。而这类的品种,只要波动结构是运行在一个原始初升段中,找出它的安全边际,并在安全边际参与它,我想,剩下来的事就是怎么通过交易将持有它的成本降低,指数就不在是你考虑的事了,除非指数能给你提供做差价的机会,否则,尽可以持有待它慢慢地上涨。散户想战胜机构,没有更深奥的窍门,就是用平和的事态对待事物,以足够的耐心加上准确的行业前瞻。哲人说过,内心阴暗的人,是看不到光明的。我反对以极端心态去批评证券市场存在的现象,如果始终不能承认市场怎么走总是符合逻辑的,那么,就会陷入误区。试想,以否定一切的眼光看待证券市场,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做做投机或者可以,但那完全是另一套盈利模式,它不在我们讨论范围。

     
    市场的机会就在成长股中,我反复强调过这一理念。

    创业板中良莠不齐,有些股终究是要被退市的。但是,我们难道真的要因吃饭会噎死人而不再吃饭吗?如果连对伪成长股都不能分辨,那你还做什么投资,直接抱着你的钱移民得了。之所以我们要指数未来的机会在成长股,是因为它们才代表未来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即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对于持有成长股的人来说,可能也会有一小段痛苦的日子,但最终会因你跟随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得到好于持有蓝筹股们的回报。

     

    3

    中国成长股产生机制及行业来源

    董宝珍

     一、成长股产生的总原理:
      经济特征优势加所在经济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优势是成长股产生的一般机制。

      二、美国成长股的分布:
      美国成长股有两类:
      1、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
     
      2、、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
     
      三、美国成长股产生根基性原因:

        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
      人口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
      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
      教育、科技、创新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

      四、美国成长股行业发布和产生机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庞大的人口优势和巨大的母国市场优势是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的先决条件。新加坡、瑞士等中小国家无法产生大型消费类成长股!美国、中国具有无人能比的人口优势,从这一点看中国有产生食品、饮料、大型零售成长股的根据。
      美国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不是靠自主提价实现成长,而是靠无限扩大主营收入、无限扩大市场范围,无限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成长,开拓国际市场的根基是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美国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是推动美国消费食品零售类成长股全球扩张的根本保障。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力短期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靠扩大开拓国际市场,无限做大主营收入的成长模式行不通。中国的消费类成长股只能立足本土靠提价权实现成长,靠长期提价实现盈利能力提升是中国消费成长股的内在逻辑,无提价权垄断消费公司不能长期成长。只能够维持一定的阶段成长,比如,啤酒,乳业等。

      五、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借鉴意义

      日本是全球500强企业最多国家之一,但日本的全球500强企业都不是长期成长股,投资回报率低。


      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启示:
      非独有,非绝对垄断的制造业不能产生成长股,制造业的价值只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就业,但不能促进股东利益。中国目前是在走日本的成功之路,中国发展也是靠制造业,因为日本的制造业没有成长股,所以中国的主体产业制造业也很难产生成长股。  日本人口一亿多,收入是中国的10倍,消费能力与中国一样,但日本也没有产生消费类成长股。日本的消费公司几乎找不到有提价权的公司,日本的国酒清酒售价低于啤酒,日本人也没有大规模送礼的传统,所以不能靠提价成长。日本没有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其制造业外的消费公司不能向美国企业一样全球经营。

        六、中国成长股只能产生在有提价权的消费类公司和垄断的互联网服务企业
        结合美、日两国的情况,中国与美国一样是人口大国,有利于产生消费类成长公司,但中国不能实现全球化扩张,所以只能占住本土市场,然后靠提价权实现成长。日本做为一个靠制造业成为经济大国的国家,无成长股,说明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多么强大都难产生成长股,中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会实现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加,加之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存在着一批承载着中国文化,有长期提价权的公司,从而中国会产生成长股。
      真正的有提价能力的消费类产业可能出现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酒类和中医药类。以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