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创业:中国的未来'

    创业:中国的未来

    提交: 2012-12-10, 00:45:19 由 王德禄

    ——搭建天使投资与创业者的桥梁之一

    (2012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讲课)

         非常高兴又与全国孵化器的同仁们见面。我去年在天津举办的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讲了关于“孵化器升级和高新区升级的关系”。今天要讲一个新的主题,即“天使投资和孵化器的关系”。

         我今年十月在美国,从硅谷、纽约、华盛顿到波士顿等地做了近一个月的考察,主要考察孵化器,所见所闻让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期间,我应邀在硅谷参加了华源科技协会2012年年会、在纽约参加了旅美科技协会第二十届年会,并发表了两次演讲。与会的创业者超过千人,提了很多问题,非常踊跃。因此我对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在硅谷的中国留学生提出,应该在美国,尤其是在硅谷,孕育你们改变世界的创业理想。硅谷就是孕育“改变世界理想的中国创业者”的理想之地。我们的孵化器应该做好准备,迎接这些创业者的到来。

         今天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中国的未来”,二是“天使投资——原创之母”,三是“第三代孵化器”。

    一、创业:中国的未来

         首要是创业,因为创业者的水平决定了中国的未来。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未来的中国又将由谁来决定?是中国移动、海尔还是百度?都不是,是新一代创业者,只有他们能创造出中国的苹果、创造出中国的facebook,从而改变世界。所以,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从创业开始解决。

         “创业”我分三个主题来讲:“创业的新趋势”、“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创业是未来三十年中国崛起的关键”。

         在座的各位都是做孵化器的,如何理解创业是做好孵化器的关键。创业分为三种类型:“生存型”创业、“发展型”创业和“变革型”创业。这三者如何区分?“生存型”创业是指较为低端的创业形式,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小微企业的创业。小微企业进行的是低端商贸、简单加工的初级业务,属于为“求生存”而努力。中国早期的乡镇企业都经过这个阶段。现在,“求生存”的创业在中国仍然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但是它不是我们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很多高新区还在研究小微企业怎么办,个人认为不太合适,高新区不是面临解决“生存型就业”这个问题,而是一种新经济的创业、瞪羚以及大公司发展的问题,这属于“求发展”和“求变革”的创业。

         高新区的任务就是要创业,越是“变革型”的创业,失败得越多,失败的概率越大,这是因为创业者的想法太独特了,没有先例。至于想法能否成立,需要实践的检验。“求变革”的创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二个三十年开始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自主创新阶段,需要大力鼓励和发展“求变革”的创业。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高新区主要有两类人创业:第一是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第二是留学生归国创业。这两类创业者,撑起了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旗帜。现在创业者已经进入到一种新的阶段,也就是“第三代创业者”,这类创业者主要包括:系列创业者、跨区域创业者和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

         这次在美国,见到了老朋友乔治·梅森大学的哈特教授。他曾经做过几项研究,重点分析“移民创业家”这一现象。我2011年在乔治·梅森大学做了关于“跨区域创业者”的演讲。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中国称呼的“留学生创业者”,在美国被称为“移民创业家”。我认为站在美国立场上,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业是“移民创业家”,但是站在全球立场上,他们就是“跨区域创业者”,哈特非常认可这一说法。哈特还提到,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中国来的移民创业家,现在很多都回中国了。我解释说因为中国政府推行了“千人计划”等政策,让这些留学生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创业,他们是“海鸥”,是跨区域创业者。他们大多数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公司,他们要在全球舞台上布棋。

         最近在一个讨论“千人计划”的会议上,我提出我不喜欢“海归”这个词,我更看重“海鸥”,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归国创业”并不是核心,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是一定要把在国外努力打拼、取得一定地位的人吸引回来,我们需要的是他们能够两边流动。跨区域创业者的特点是“感知世界”的能力很强,由于这种丰富的感知能力,他们的创业机会就比在一个地方生存的人多两倍,如果他们有三个国家的感知能力,那他们的机会就会多三倍。从现象上看,“跨区域创业者”是“空中飞人”,往往奔波于在多地的多个公司,他们的事业做得非常开,可以在中国做制造,在美国研发,在欧洲做市场。

         第三代创业者的第二类是“系列创业者”。在硅谷创业的华人,几乎都是“系列创业者”。比如龚行宪,他在八十年代创立一个公司卖掉,九十年代又创立一个公司卖掉,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又是如此。他基本上是每十年成功创办一个公司,他最近告诉我现在已经不创业,而是专做天使投资。这是因为他有钱、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但是年龄大了,因此他选择把重心放在天使投资上,培育和传递经验给新的创业者。

         这样的人在硅谷很多,尤其硅谷华人中有很多。而在中关村,比如王志东、雷军等人,致力于连续创办公司,也呈现出来这种“系列创业者”的特点。最近在中关村一个培训班上,讲到这一点,台下有很多人反馈,讲到自己曾创办过多家公司。他们原以为这不是一个值得对外宣讲的事情,但听了我的观点以后,就认识到,连续创业的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连续创业”当然是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创办公司卖了由价值,即使是创办失败了也有价值。

         “系列创业者”不管是多次成功还是多次失败,一旦有这些经验他就会发现,自己专门做创业更合适。应该说,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出现了专职的创业者。在中国,这种“系列创业者”群体正在发育,希望孵化器的各位管理者能够能多关心、支持“系列创业者”。

         对中国来说,最需要的是能产生“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经济尤其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迅速,创业能改变世界的可能性越大,机会也越多。因此,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出这样的创业者。改变世界要求的是要有原创,用国家层面的话来说,就是“自主创新”。中国提倡“自主创新”已经很长时间,但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并没有开花结果。这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培育出改变世界的创业者。

         接下来谈第二个主题“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理解这个主题的涵义,首先要了解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由“制造全球化”进入“创新全球化”。制造全球化的特点是“梯度转移”——制造业基于生产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行转移。因为制造业的“梯度转移”,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丧失了大量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因此,为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退缩问题,欧美等国家相继提出要“再制造”。但制造业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停止”并不是因为“再制造”,而是制造要素成本优势带来的流动已经趋于饱和,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在“缩小”。农业社会末期,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农业占GDP比重逐渐降低到5%。现在,全球制造业占GDP比重是23%,预测不出五年,该比例会缩小到20%。这就是制造在“缩小”的逻辑。

         制造业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很幸运依靠制造业崛起了。这离不开我们在七十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积累,就无法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很短的时间),依靠制造业迅速崛起。

         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全球化的“梯度转移”作用减少,“创新全球化”带来的“高端辐射”作用日益凸显。这种“辐射”的作用源,不是“研发”,而是“创业”。创业就是最大的创新,创新要素围绕着创业者,技术转移也要围绕着创业者。创新全球化,将使主要的资本、人才等资源不往大学的研发端去配置,而是追随着拥有技术的创业者去聚集。创业越活跃,创业者越多的区域,全球资源朝那儿流动也将越充分。所以说制造业全球化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而创新全球化的主角是创业者。由于中国是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地方,因此中国在创新全球化过程中仍然有优势。

         中国不但要出现改变世界的大公司,还要出现原创的新兴产业,这只有靠创业来实现。创业是个“试错”的过程。

         硅谷是世界原创产业最多的地方,每五年可以诞生一个新产业,它依循的逻辑是“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引发一个新的产业”。如果一个创业者先去尝试,就是企业试错,如果多个创业者都去做,就形成产业式拓展。比如facebook做社交网的成功,直接促使社交网的创业成为硅谷、中关村和中国很多高新区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围绕社交网创业的领域还在不断挖掘。这个过程中,facebook创业的作用就是引领了一个新产业的出现。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兴产业的出现,一定是一个创业者群体的“试错”过程。历史上,日本、韩国曾多次尝试依靠政府的力量去培育一个新兴产业,但都失败了。中国政府现在也在尝试做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创业,没有创业者群体“试错”,新兴产业将发展不起来。目前中关村正在学习硅谷,通过创业发展原创新兴产业。

         创业是新经济最大的动力。新经济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增加,进而带来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试错也就增加。所以我们从事孵化器工作的人一定要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创业是个“试错”的过程。创业有个“死亡谷”。如果说成立的公司有个“死亡谷”的威胁,那没成立的公司,还只是有个想法,到要能办成公司,可能性就更小。所以说我们如果不理解创业是个“试错”的过程,孵化器的工作就不能做好。

         孵化器工作的重心应该是什么?如果说以前中国孵化器的工作集中在“成立公司到孵化成长”的这个过程。那么,现在我们孵化器就应该更多地挖掘原创,就应该更加关注“从想法到公司”的过程。如果你对这样的过程没有最基本的判断,没有对“创业就是试错过程”的理解,孵化器的工作就会存在很大问题。我曾和很多政府官员交流,发现他们认为某个地方孵化器很优秀时,会强调它的成功率达到了70%。我个人是不太认可这种说法的。如果一个孵化器的成功率能达到70%,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入孵的企业不是创业企业,孵化器只是在卖房租;第二就是数据不真实。孵化器的经营者要明白,培育创业就不应该追求50%以上的成功,要理解创业从哲学上来说,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为什么天使投资和创业这么密切的联系着,因为天使投资有他的使命感,愿意牺牲多余的钱去赌一个创业者的梦想,这不同于投资商们只是执着的追求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投资机构执着地追求利润,那他就不能做天使投资。因为天使投资注定了是一种有独特价值取向的行为,是一种使命感驱使的行为,天使在乎的不是仅仅追求利润,而是在乎可以通过出资帮助创业者实现理想。

         新经济的不确定性、创业的试错性、天使的使命感,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三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新经济的“不确定性”,既需要用创业试错的方法来应对,更需要天使的使命感来协助。这三者——“不确定”、“试错”和“使命感”构成新经济的核心。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创业?这是因为经济的生态演化过程加快。福特历经百年,影响了整个世界汽车的发展;而facebook只用了5年时间就成为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在这两者之间,惠普(用了68年)、intel(用了35年)、微软(用了25年)、谷歌(用了10年)等,他们从创立到成为一家影响世界的大公司,所需要的时间都在不断地缩短。现在在硅谷说创业,不再像过去说“要一辈子”,而是只要三五年时间,最多10年就要成为世界500强。创业是否成功,短到几个月就可能决定,这说明经济生态演化进程的极大加快,已经使快速创业成为可能。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在学习西方的老传统,追求建立“百年老店”。从经济生态演化进程的逻辑来看,追求创新是第一要务,追求百年老店的意义已经不大。在生物物种的发展历程中,有著名的“生物大爆炸”现象——生命物种数量本来很少,但在“大爆炸”时期,数量突然在短时间内激增。目前,我们经济的生态演化速度越来越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创业大爆炸”的时期,这意味着新的产业、新的模式越来越多,多到需要大量的创业来满足。

         在这样一个经济演化的过程中,创业者取代政治家、科学家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过去是政治家、科学家在影响和改变世界。但政治家改变世界,日益受到全球化后国家边界的约束;科学家研究问题也是越来越窄、越来越细;只有创业者既能够打破国界限制,又能融合各种科学知识,运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休闲等一切方式都是传统遗留下来的,但现在有很多人不满足于这些方式,尤其是年轻人,试图尝试新的生活,那他就会去探索、去改变。是“不满意”让世界改变。

         第三个问题“创业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关键”。我这次在美国各处的演讲都提到,中国是世界创业最多的国家。比如北京每年有近9万个新公司诞生,宁波每年有2万5千个新公司诞生,中关村的海淀等一区十六园每年有3万家新公司诞生,而硅谷每年是诞生1万5千家新公司。硅谷被认为是全世界创业最活跃的地方,但如果只从数量角度来说,中国的创业一定是最多的。2010年中国创业企业达到176万家,而美国78万家、巴西34万家、印度10万家,都与中国相差甚远。中国不仅创业数量最多,瞪羚企业数量也是最多的。据统计,最近5年,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是145家,超过美国的110家。2008年,硅谷上市的公司是2家,在中关村2009年上市的公司有38家。中关村最近5年上市的IPO数量达到硅谷的3倍。我在纽约时,发现好多做资本市场的人不知道这点,即使是一些专门研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人。确实,这些数字会让美国人吃惊,在美国不可能有人想到中国的创业数量如此之多。

         可以说中国的新经济已经有了很好基础:创业最多、瞪羚最多。但是中国没有出现改变世界的大公司,没有苹果,没有facebook,这是为什么?这也是我最近两三年在思考的问题,也在不同场合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有四个原因。第一,中国没有充分的思想自由,而原创需要思想绝对自由。第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最近硅谷有一家13人创办的小公司,被facebook出资10亿美金收购。能有这样的交易,重要的前提就是保护原创。在中国,我们存在“通吃”,如果大企业买不下来某个项目,会通过上十倍的薪水挖走核心人员,组建起规模更大的团队,从而马上把项目创意占用和实现。国内有很多大型的高技术民营企业,就有过很多这样扼杀创新的案例。各地政府倾向于保护本地的大公司,创业者想要起诉,都难以被受理。所以说中国创业者成功创业面临三大障碍者:第一是大国企、第二是大型民营企业、第三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政府官员。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让原创得不到保护,让创新、原创无法畅通无阻,进而扼杀了原创大量产生的机会,这是中国比较大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天使投资不发达,和我们也相关,等会我专门讲。第四个问题,技术转移的机制不畅,主要原因是大学越来越回归象牙塔,而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

         如何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九十年代民营企业,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制造在全球崛起。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起了很大作用,不管是对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人们通过思想解放,摆脱了计划经营的束缚,才促使了民营企业的大量兴起。这三个十年的关系是,有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才有九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大发展;只有九十年代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有21世纪前十年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依靠的就是这三个十年的递进发展。

         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三十年,中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来看来就是要发展新经济。如果中国的新经济发展,解决了我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天使投资、技术转移,中国就会出现改变世界的大公司,就会出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就会出现原创的新产业。

         我在美国考察交流时提出,第一个三十年中国依靠制造业崛起了,但现在大宗商品在以十倍价钱增长,制造业的优势将不再存在,这时中国在世界兴起的将是新经济。中国的新经济将带来:创新型国家建成、出现原创新产业、出现改变世界的大公司、自主创新成为主旋律。我相信,第二个三十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将让世界震惊。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2-10-26 | InnoSpring:中国人在美国创办的孵化器
    2012-10-04 | 中国应发展天使投资辅助创业
    2012-09-20 | 以商业模式寻找天使
    2012-09-17 | 超越锚定以近于道
    2012-08-16 | 创业是一个试错过程
    2012-08-07 | 天使投资元年话“天使”
    2012-07-27 | 新兴产业,原创之道
    2012-06-28 | “科学视角主义”是新经济的新视角
    2012-05-28 | 培育“瞪羚企业”,打造宁波的区域个性
    2011-12-26 | 以创业升级带动孵化器升级
    2011-10-15 | 中国创业进入新的阶段
    2009-03-02 | 访硅谷著名的育成中心“橡子园”
    2008-09-16 | 王德禄:火炬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前瞻性成果
    2012-08-24 | 自由、原创才能打造“中国梦”
    2011-08-08 | 自主创新:高新区战略提升
    2010-07-22 | 区域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前提
    2010-03-26 | 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跨越式转变
    2010-03-08 | 硅谷归来话产权
    2009-07-31 | 创业板就是高风险,要谨慎入市
    2009-06-25 | 新的创业者仍然商机无限
    2011-02-12 | 夏嘉曦:掌握着清洁汽车产业钥匙的“天才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