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

    提交: 2013-03-15, 19:47:52 由 王德禄
         哈耶克是最早提出将“知识”问题作为经济理论核心的经济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的假设的,其目的对各种各样的干预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建立起牢固的自由思想体系,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得到延续。 一、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体现了新经济实践的要求

         哈耶克在1937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中首次将“知识”问题提高到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把知识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这种理论符合了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实践需要,是新经济存在的理论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哈耶克是新经济的正统奠基人。

    1.“知识分工”提出的现实基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继承以往经济学的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到完备,但是如何统筹整个社会的经济状态,却又陷入了新的二律背反之中,它对社会的分析总是要求整个经济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这种一般均衡分析是完全基于一种信息假设而脱离真实经济。因为如果我们假设经济社会中任何人都是全知全能者,那么我们可以宣称社会处于均衡状态或可以处于均衡状态。然而在真实世界里,这种假设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但是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究的话,会发现这个假设在传统经济模式之下是非常适用的。传统经济因为创新不足,它的增长往往只是量的增加,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就使得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静态假设具备了合法性。

         但是在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爆发式的质变,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那么原来的静态假设就失去了它的现实基础。哈耶克按照劳动分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概念,试图来理解新经济的增长方式。他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原因,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占全社会知识总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即是类似于劳动分工的“知识分工”。知识分工在哈耶克看来至少是与劳动分工同等重要的问题,甚至是经济学中的“中心问题”。

    2.以“知识分工”理解新经济的增长模式

         哈耶克认为用以替代均衡分析的“完美市场”(perfect market)概念的是“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概念。

         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单个的个人只了解自身或一些特殊事件的知识,对市场上绝大部分知识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那么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把握全局就成为一句空谈,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某一时刻,由一些“精英”洞悉了整个经济的真实面貌,而得以对市场做出合情合理的规划来。那么经济的发展就完全成为一种自发而为的行为,市场的波动也就成为正常的现象。因此,所谓的“经济计划”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在新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虽然不可能认识整个市场的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分工组合,却可以达到对某一局部的清醒认识和掌控,这样就会出现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又因为知识分散的作用,这种组合必然不是长久的,会很快为其他新的组合所取代。这就是哈耶克理解新经济增长的模式。

     

    二、哈耶克的知识分散理论与个人的作用

         1945年哈耶克发表了《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论述知识在社会中分布的分散性,可以将这一理论视为对知识分工理论的补充。如果说知识分工是从形式上解释“计划”的不可能性,那么知识分散则是从内容上解释为何“计划”无法实现。

    1.“知识分散”的成因和含义

         关于人如何获得外部知识以及对知识的传播,哈耶克有自己的认识。在哈耶克看来人的感官体验是获得知识的物质基础,感官的局限性就决定了对外部知识掌握的有限性。而具体到对某一客体的认识,则运用人主观分析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客体进行比较,得到两者的差异,从而来认识新的客体。只是这样的知识是人们主观分析的抽象结果,然而由于人对事物感知的多样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感知是不同的,并且这一感知往往要在事后被反省和修正,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比如30°的水到底热不热的问题,这取决于现在是夏天还是冬天,是和10°的水比还是和60°的水相比。所以,哈耶克认为知识仅仅是一定条件下的知识,始终并且只能相对于从事行为的个人而存在。这种知识被哈耶克称为“局部知识”或“相关知识”(relevant knowledge)。同时,这样的知识存在于个人的实践之中,并且可能缺少恰当表达这种知识的能力,从而每个个体的一些知识相对于他者就成为“默会知识”。按照波兰尼的“默会理论”,虽然这种“默会知识”可以在小群体内通过某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不言自明,但在更大的范围来看,它只能表现为一种为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正是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知识具有有限性、主观性和默会性的特点,这样的知识形态哈耶克归纳为知识分散性。

    2.用“知识分散”理解新经济对个人的重视

         按照知识分散理论,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个人所掌握的特定知识(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信息)会使该个人在某一时刻比别人更具优势,那么他就会成为一段时期内的关键人物。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人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行动而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知识分工理论要求对于整体经济形势的把握需要由人们来共同完成,而具体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整体知识则取决于每个人所能传达出来的知识。可以由此来完全否定掉计划经济,因为对经济整体的知识是不可能由某个大人物或某些精英突然间领悟到的。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说,要做的不是如何配置“给定”的资源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运用知识,即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分散的知识如何有效的协调的问题。

         那要决绝分散知识协调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一重视个人,二充分给予个人以自由。因为所谓的分散知识是在说个人存在的独立性,而要想获得创新和前行的力量,只能依靠个人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个人按自由意志来行动,这样组合而成的集体才能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率和机能。而不是相反的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视个人为器物进行组装。


     

    我的相关日志:   2013-03-05 | 哈耶克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新经济
    2013-03-08 | 为什么“天使”是原创之母
    2012-09-29 | 哈贝马斯与新经济
    2012-06-28 | “科学视角主义”是新经济的新视角
    2012-05-28 | 培育“瞪羚企业”,打造宁波的区域个性
    2011-03-24 | 高新区:新产业新空间
    2009-01-28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2007-05-06 | 创意 创业 创新——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个人成长通道
    2012-05-21 | 头脑风暴:企业愿景开发工具
    2012-05-16 | 新经济时代的咨询方法论
    2012-03-30 | 对拜登“中美创新论”的反思
    2012-03-23 | 岗位描述精准——提高招聘的靶向性
    2011-09-05 | 中国稀土应该争取怎样的话语权
    2011-07-18 | 拜访李锐
    2011-06-22 | 城市规划要加强战略性研究
    2011-02-18 | 与宁波市领导谈发展模式
    2010-11-04 |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选准模式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